节目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科室及医护人员,聚焦普通人与医院最常发生交集的场景,以儿科医生的工作生活为缩影,围绕不同儿科科室,讲述新生儿、学习困难、单亲带娃、心理问题等育儿热点,将故事辐射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带领观众感悟人生百态,以点带面树立极致鲜活的儿科医生形象,构建温馨、和谐、互助共赢的医患关系。
本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内在逻辑,展示了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下中国这五年的伟大成就,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征程上的伟大奋斗,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的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前进。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绘制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电影《厉害了,我的国》结合十九大精神,将祖国发展和成就以纪录片的形式第一次呈现在大银幕上,全面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电影《厉害了,我的国》是一部非常有新意的充满正能量的纪录电影。
《送你一朵小红花》特别纪录共分为三集,分别是一家亲、两家人、生命里,导演韩延和易烊千玺、朱媛媛、高亚麟出镜介绍电影的台前幕后以及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由张绍刚担任主持,进行串联。 众主创暖心分享饰演抗癌一家人的戏里戏外故事,导演韩延阐述对中国式家庭和生命题材的理解。
凌晨订外卖和送外卖的,多数都是负重前行的奋斗人。当勤劳的人们被善待,每个城市的深夜都会显露它的温情。《我在子夜送外卖》选取外卖小哥这个“最熟悉的陌生人”为切入点,通过他们的的视角去探寻、观察城市不同角落子夜时分,真实记录每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和形形色色截然不同的人生,展开“都市夜未眠”的暖心旅程。同时纪录片也将通过子夜外卖员的双眼去发掘每一处文化传承和历史符号,用共情和暖心的故事传递温暖、向上的价值观,用子夜时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来展现每个普通人的温暖、坚持、拼搏、乐观和希望。
本片讲述了华裔导演刘毅(Louis Hothothot)旅欧多年后的回乡故事,通过个人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从1979年起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对一个家庭产生毁灭性影响。导演刘毅1986年生于中国。父亲因为有了“黑户”老二,被罚三年工资,事业也受到沉重打击。 自己的出生使家人遭受如此痛苦,刘毅心生无限愧疚。20岁多时,他移居阿姆斯特丹。在欧洲生活多年之后,他终于可以面对与家人无法解开的心结。回家,开启了一段重访真相、重归于好的旅程。然而,隐秘的创伤被揭开,带来了新的撕裂;家庭的矛盾也再一次一触即发。 导演的镜头时而令人紧张不安,他迫使家人们面对昔日创伤,探究尖锐问题,将他们从不安的过去中拽离。这过程虽痛苦,但必须完成,因为“若记忆一直冻结在过去,又有什么能使痛苦消融?” IDFA官方称这部作品是一部充满惊奇、微妙的精神之旅。
纪录片《寻古中国》将讲述中华文明故事,深入探寻中华文明原点标识和延续密码,艺术展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及其辉煌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揭示中华文明在世界历史与当代中国的价值和意义,匠心续写中华文明时代进步。 大型系列纪录片《寻古中国》在2022年计划推出首批6个系列,分别为:《寻夏记》《河洛记》《古蜀记》《云梦记》《玉石记》《稻谷记》,各系列5集,每集30分钟。
纪录片《人生一串》是由哔哩哔哩和旗帜传媒 联合出品的国内首档呈现国人烧烤情结的专题片,以展现全国各地独具特色的烧烤文化为主题。与以往的烧烤节目不同,《人生一串》极具市井气息,把镜头从庙堂拉至寻常摊铺,真实地去展现烧烤的乐天内涵与江湖风味。 第二季在形式和风格上保持不变,延续食欲烧烤、烟嗓旁白、百万文案及烟火故事,挖掘天南海北的烧烤宝藏,讲述那些发生在深夜平凡却动人的故事,带领观众去探寻街角巷尾的饕餮盛宴、美食人情。 《人生一串2》将带来更密集炸裂的烧烤美食、更意想不到的叙事结构、更地道的市井讲究。
七十年代轰动中国的纪录片,亿万国人记忆中的奋斗精神!在河南省的最北端,一个被称为林县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因为一条水渠而闻名全国。这条悬崖峭壁上开凿的总长1500公里的大渠,被人们称为人造天河,它叫红旗渠。有一部与这条水渠同名的电影详细记录了当时修建的过程并于1971年在全国播出。红旗渠从1960年开始动工,一修十年,而电影《红旗渠》也跟拍了十年。拍摄这部纪录片的电影人制作了他们电影生涯中耗时最长、投入最多的一部纪录电影。十年间到底有多少人参加了《红旗渠》的摄制已经说不清楚,但在十年中他们共留下了一万多尺胶片。当年,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对国际人言说,新中国有两个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我们天生喜欢香,极少喜欢臭。自然规律也显示:香料能使物品保存持久。这其实已经用气味指明了方向,所谓正道,就是千古流芳。于是在古人面前,很多不同类别的名词汇成了一种通感:芬芳、侠骨、馨香、大义、正气、至善、……古人相信,任何选择都会自带气味标签。但吊诡的是,在历史重要节点上那些意见截然相反的人,无不坚称自己都是正气使然。而作为后来人,我们也确实发现,随着深入了解双方,越来越难以评判。香,究竟是客观共识,还是辩证的转化?本片选取与五位古人命运相连的香料,串起他们曾经在那些重要节点上的冲突和选择。
《西寧國宅》呈現蔡明亮對於早期社宅的回首凝視,純粹以畫面紀錄將逝的社會場景及流竄的城市謠言,更回看早期作品《海角天涯》與《洞》的歲月痕跡。西寧國宅面臨拆遷之際,如今還住在那的上百戶人家,有什麽想法?有什麽感受?是捨還是不捨?蔡明亮作為一個與西寧國宅有些許因緣的影像創作者,只想好好地再看她一眼。
广袤的中华大地,数不胜数的美丽生灵与人类共生,谱写一曲曲壮美的生命之歌。生活在高原地带的雪豹达娃不久前刚刚成为两个小家伙的妈妈,为了抚养孩子长大,她不仅要一次次出击捕猎,还要面对来自强劲对手的挑战。四川某处的茂密竹林中,大熊猫丫丫正和女儿美美快乐玩耍,美美对世界充满好奇,渴望尽早挣脱妈妈的束缚去拥抱未知的世界。神农架的原始丛林里,小金丝猴淘淘倍感落寞,因为新出生的妹妹夺走了本该属于他的关爱,于是淘淘离开家人,成为了流浪猴中的一员,却必须面对种种残酷的现实。可可西里的荒原上,母藏羚羊和丈夫们告别,成群结队赶往某个圣地,迎接新生命的到来。而另一边,仙鹤在长空中翱翔,带走一个又一个结束了生命之旅的灵魂,展开下一段充满未知的轮回……
《凤凰:她的传奇》,这是四个中国古代女性的传奇大戏,也是一场跨越千年的女性对话。节目每集聚焦中国古代女性的不同切面,如事业、爱情、友情、亲情、家国,讲述她们命运的决定性瞬间,她们是汉代的解忧公主、唐代的武则天、宋代的李清照、清代的沈寿,她们都用自己的方式过出了超出同时代人的人生,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节目将整合相关史料记述(包括正史传记、墓志铭、日记书信等),解析当时女性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礼法等时代境遇,展现她们为突破性别困境所做出的抉择和努力。 本片采用Docudrama的拍摄方式,邀请中生代实力演员斓曦、温峥嵘、陶昕然、曹斐然参与表演,并且本片创新性地采用第二人称旁白,进行了一场现在和古代的对话,她们(历史名人女人)是突围者,她们(当代实力派女演员)是探路者,现代女性焦虑的每一个问题,她们都曾给出过回答,并为现代女性提供生活和进阶的榜样。
本土作家葉石濤,是台灣文學領域的重量級大師。在台灣文學發展史中,他以先行者之姿,本著「台灣主體意識」前提下,率先寫出第一本有系統的台灣文學史《台灣文學 史綱》,不僅奠定台灣文學的地位,並成為後代台灣文學研究者的領航者。 在他六十餘年孜孜不倦的書寫生涯中,葉石濤經歷日治時期,以及白色恐怖的關押經驗,政治肅殺逼他低頭以小螞蟻哲學苟活於世;但對台灣作家命運的不捨與不甘心,卻 又鞭策著他在暗室一隅不斷與命運對抗,自稱「天譴」,永不停歇地書寫台灣以及個人的命運。 本片描述作家生命軌跡的同時,亦宏觀勾勒出台籍作家百年來在坎坷中奮鬥的共同命運。此外,更邀請年輕藝術家深入了解作家的作品後,分別以舞台劇、動畫、舞蹈劇場、落語等各式藝術表現手法,與作家的文本互相激盪出跨越時代的創作火花。
在高速發展的中國,像蘇這樣的流浪者的生存空間已經越來越小。在杭州一條正在建設的二十四號大街旁邊,蘇和情人琴開設了一家簡陋的餐館,但因為沒有經營許可證,他們和其他一些非法住戶總是受到政府的驅趕,處世不驚的蘇和琴在另外的地方又建立起一個自己的餐館,但不久又被政府拆除。蘇決定回到故鄉,那裡有著他曾經的家庭和兒女,同時也有著琴的家人。但是已經在外闖蕩了30多年的蘇,家人對他的到來並不歡迎。導演通常默默地觀察蘇和琴的歷險,但偶爾也會介入,當蘇開始有不道德的行為欺騙他人時0.24號大街有著豐富多彩的主人公,影片展現了現代化進程中中國的轉折,和那些追趕不上這個國家飛速發展腳步小人物的故事。 China doesn’t have a lot of room anymore for peddlers like Su. He set up a ramshackle restaurant next to a construction site on 24th street in Hangzhou, but of course he neglected to obtain a permit. Unsurprisingly, the authorities send him and the other illegal dwellers away. Unfazed, Su and his girlfriend Qin find another place for their restaurant, only to be sent away again. Su then decides to go back home to the countryside, where his wife and children, along with Qin’s family, still live. After being away for 30 years, the couple isn't exactly welcomed back with open arms. Filmmaker Zhiqi Pan usually observes Su and Qin’s adventures without comment, but does step in on occasion, such as when the unscrupulous Su is trying to cheat people. With its colorful main character, 24th Street offers an original twist to the story of modernizing China—and those on the fringe who can’t keep up.
本片针对历史上流传广泛甚至“众多周知”的典故分析解读,通过情景再现、纪实拍摄、科学实验以及三维动画等手段,立体再现典故里的科学原理,还原它们背后真实的历史。 《典故里的科学》 第1集 草船能借到十万支箭吗 本集主要内容: 草船借箭是中国人家喻户晓而且津津乐道的历史典故:诸葛亮仅用三天时间,便向曹操借到了十万支箭,成功完成了周瑜所提出的要求。摄制组辗转北京、内蒙古与湖北三地,通过寻访专家,探索故事发源地,依照历史典籍进行复古实验的方法,和历史较真儿的同时,也实地感受古人的智慧与中华文明的悠久。 《典故里的科学》 第2集 谁能做到百步穿杨 本集主要内容: 春秋战国时期的“神箭手”养由基被奉为“百步穿杨”的鼻祖,但是他当年百步射箭的距离不是我们现在说的100步,而是184.8米。通过实验发现,利用传统弓箭进行“百步穿杨”理论上可行,但实地测试时因人而异。 《典故里的科学》 第3集 一骑红尘妃子笑 皇家快递 七日送到 本集主要内容: 从古至今,吃荔枝吃到极致的非杨贵妃莫属。为了吃到一口地道新鲜的荔枝,皇帝命人专门修了一条横跨千里的荔枝道。专人专道、快马加鞭、日夜不休地运送荔枝,以满足美人的口腹之欲。张洋实地探察当年荔枝道的险峻环境,并对古今名马做了细致对比,通过查阅古籍,用古人发明的保鲜方式进行了封存荔枝的实验,一场和时间赛跑的实验,差一个环节都会功亏一篑。 《典故里的科学》 第4集 司马光砸缸是真的吗 本集主要内容: “司马光砸缸”在中国大家都非常了解。在慌乱而紧急的情况下,需要迅速砸破水缸对于一个7岁的小孩而言,其成功的可能令人存疑。回到千年之前的宋朝,本期节目从“器物、技术、物理”三个角度对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进行了探究与还原。 《典故里的科学》 第5集 凿壁和囊萤的光真的能看书吗 本集主要内容: 大多数孩子都有一个“公敌”叫:“别人家的孩子”。典故里《凿壁偷光》《囊萤夜读》的主角匡衡和车胤便是古代的“别人家的孩子”,他们是一代代有志学子学习的榜样。让我们跟随张洋的步伐,一起去探究凿壁偷来的光和囊萤得到的光,是否真的能照亮书上的字。
我国首部海外维和战地纪实电影,本片为中国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全体官兵亲历记录,历经五年跟踪拍摄,横跨中国和非洲大陆,真实展现了我国第一支成建制维和步兵营,在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期间,在战火纷飞中保护当地难民营安全的故事。
《探索·发现》是中国电视史上一个大型人文历史与自然地理类的纪录片栏目。每日20:40在cctv-10播出,由任志宏播音。栏目以纪录片手法讲述以中国为主的历史、地理、文化的故事,探寻自然界的神奇奥秘,挖掘历史事件背后鲜为人知的细节和人物命运,展示中华文明的博大恢弘,是“中国的地理探索,中国的历史发现,中国的文化大观”。
影片记述了电影《智取威虎山》的整个拍摄过程,从采访原著作者到最后电影完成,以纪录片的形式展现给观众电影的整个过程。
本次的纪录片《人在三和》,不仅跟随打工者的视角,去酒店当临时工, 还采访了来三和围观旅游的留学生,和著名的4块钱“挂逼面”双丰面馆老板。 在五星酒店打工1小时12块,忙到半夜工钱84块,还要付10块钱给黑车老板,而五星酒店年会一桌饭就要一万多。 三和大神出名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来三和围观,买瓶大水,来一碗挂逼面,体验一下三和大神的生活。 双丰面馆老板是个实在人,自始至终为三和大神们提供四块钱的挂逼面,利润虽少,但从他的言语中可以感觉出是凭着良心在做事。
◎简 介 有谁听过圆明园历史上最华彩的那段乐章? 有谁见过圆明园历史上最宏丽的画卷? 有谁亲身游历过那座精艳绝伦的“万园之园”? 圆明园的历史不是从1860年开始的! 圆明园不仅是一部中华的屈辱史, 圆明园应是让国人更具民族自豪感的“万园之园”! 圆明园自1707年建园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 他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记忆,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记忆。 但记忆应该是完整的,而不留残缺的。 圆明园大型史诗性数字电影为圆明园的历史填补空白。 还世人一个完整,真实的圆明园! 语言在这350公顷,三大主题园林区,百余处园林景观面前是苍白无力的 高清晰,数字化技术再现了圆明园从建园,扩建,被毁的历史全过程 绚丽的三维动画将一座恢弘壮阔的圆明园呈现,好似游历其中。 与真实演员相结合的拍摄手法,使影片更具真实性。 大型史诗性数字电影圆明园的真实,不仅是重现了圆明园恢弘壮丽的建筑 同时他还向人们讲述圆明园鲜为人知的重要地位 及一个帝国,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欢笑和泪水。 圆明园不仅有着与故宫同样大小的占地面积, 在清政治的鼎盛时期,其地位比故宫更为重要! 在长达150年的存园历史中, 清,6位皇帝曾在此梳理朝政,平定天下,安食就寝。 皇室不为人知的亲缘相韧,后宫传奇,官宦相挣, 同样构筑了圆明园的另一道风景 有谁会知道? 圆明园曾经实现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天子的相聚, 有谁会知道? 圆明园的设计者就是当朝统治者。 圆明园在精艳绝伦的建筑背后, 有雍正的艺术情操和制国的雄心壮志。 有乾隆望为自大和对西方艺术科学的不屑一顾。 也许任凭我们的大脑如何联想, 都难在那满目沧遗、断壁残垣中,寻找300年前的伟大, 绚丽的华服只有在亲眼目睹后,才回赞叹她的完美, 圆明园大型史诗性数字电影,就再现了一件举世珍宝的绚丽多姿。 历史也将在这绚丽的洪流中更加的惊艳!
《广府春秋》第二季《璀璨明珠》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出品,东方良友影视传媒(北京)有限公司承制。延续了第一季《山海之间》的精细制作,用熟悉的广府味儿再现广府文化魅力,也用全新的故事、不一样的视角,立体铺陈粤港澳三地互济、血脉同存的历史文脉。
敦煌,是一个象征,也是一个历史的缩影,见证着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历史变迁,记录着东西方文明的往来、碰撞、交流与融合敦煌对各路文明的融合传达着我们这个民族对文明的态度:包容、自信和融合。纪录片《大敦煌》将以敦煌作为史实例证,讲述东西方商贸交流、文化交流、艺术交流的历史,通过对一个个今天的历史遗存的记录和讲述,来透视敦煌对于世界文明的影响,展现中华民族两千年的命运变迁和追求探索的精神,进而印证和传达中国一以贯之的“和而不同”和“美美与共”的文明价值观。 第1集 何以敦煌 第2集 敦煌密码 第3集 文明舞台 第4集 再造敦煌
纪录片《船政学堂》整部作品规划六集,每集长度50分钟。2012年,纪录片《船政学堂》筹备阶段,我们就召开专家策划会,决定借鉴国内各省通过高端纪录片打造地域文化知名度的成功经验,首次以编年体与共时性兼备、中西文化学者共同讲述的国际化视角,从“人”的角度切入,来讲述船政学堂以及船政毕业生鲜为人知的故事。既开掘“创办—保台—留学—整军—报国—启蒙—图治”等办学前后一系列生动感人的真实事件,更围绕船政学堂关键人物如左宗棠、沈葆桢、严复、魏瀚、刘步蟾、陈季同、萨镇冰等,展开故事讲述和人物塑造,生动再现晚清“千年未有之变局”中,福建船政学堂大胆开放、提倡启蒙与创新、悲壮报国的集体群像,揭示船政学子与中国近代变革之间的关联。全片的故事起点为1866年左宗棠上疏奏请创办马尾船政及学堂,终点为19辛亥革命后,严复在内心矛盾纠葛中仍然坚持唤醒民众、期待新人。六集片名分别为《海国图梦》、《孺子可教》、《问道“泰西”》、《蛟龙出海》、《一声叹息》和《世纪星火》,涉及时间跨度45年。 马尾,史称马江,这里因诞生彪炳史册的船政局和船政学堂,成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近代科技的重要发祥地、近代中国新式教育的发端。船政学堂是中国梦的十九世纪版本,它由洋务派主要领袖之一的左宗棠、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创办,于1866年底落户五口通商城市福州的马尾港。它最初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仿造英法等西方强国的坚船利炮;二是用西方的师资培养能驾驶蒸汽轮船的“良将”和能用西方技术制造枪炮的“良工”。可是,这所厂校合一的海军学校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影响,却大大超越了创办之初设定的目标。 船政学堂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它为中国近代化输送了一批具有世界意识的杰出人才,可以说,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许多历史面貌,因为船政学堂的开办而留下了“急剧变迁”的伏笔。曾培养出严复、邓世昌、刘步蟾、魏瀚、陈季同、陈兆锵、萨镇冰等一大批具有世界意识和爱国情怀的知识分子,他们冲破中国晚清腐朽王朝的重重局限,以前所未有的新视野和新方式与西方世界打交道,在思想、军事、外交、科技、工业、文学等诸多领域戮力改革、勇于实践,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船政文化是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旗帜,是福建省乃至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精粹,是近代中国追求民族进步、自强不息的精神缩影。近年来,作为船政文化的发祥地,福建省委、省政府以及各界人士对船政文化极为重视,船政文化早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讨话题,吸引着海峡两岸以及海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目光。然而,从电视人的角度来看,震撼性地全面还原、挖掘和深刻反思这段近代历史的大型电视作品,尚是缺无。随着船政后人、船政研究学者不断老故,对这一重大历史人文题材实施抢救性拍摄,已经刻不容缓。 在新的历史时期和发展机遇下,我们需要以新的历史观,去构建属于这个时代的主流价值。由左宗棠、沈葆桢于1866年创建的船政学堂,与中国传统学堂完全不同,传统学堂以灌输儒家经义为能事,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标。船政学堂以学习近代科学为职志,以培养现代化人才为目标。传统学堂禁锢人的思想,船政学堂解放人的思想。迄今为止,有关兴办福州船政的历史意义众说纷纭,但究其根本所在——船政学堂,其未被世人充分认识的重要价值至少有四:一是教育领域。近现代中国教育发展进程中诸多关键实践由船政学堂成型。船政学堂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所推行外语教育、学用结合的工科学校,其在招生、外教聘用、教学管理等方面创立了一整套体系,为近代新式教育提供了成功范例。与1872年派遣的120名留美幼童相比,船政学堂派遣的欧美留学生,系国内新式教育培育之佼佼者,他们思想独立,胸襟博大,眼光独到,故能成为在学习西方文化和科技精粹后真正回国报效国家的群体,中国近代的留学生派遣体制因此得以形成。二是中西方文化交流领域。船政学堂学生群体在许多关键点上首开先河。哲学方面,严复第一个将进化论和逻辑学带入中国;文学方面,陈季同第一个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介绍到欧洲,王寿昌则第一个将法国言情小说《茶花女》介绍到中国,为晚清的“小说界革命”培育了最广泛的读者群;天文学方面,高鲁第一个将中国阴历换算成公元历,并创立中国近代天文学。船政学堂是晚清中西文化双向交流传播和互动合作的关键平台,它所提供的不同文明间合作交流之镜鉴,至今意义重大。三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船政学子参与发动并投身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戊戌变法,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以及创立的《国闻报》,开世事之昏蒙,给小农意识浓厚的古老中国注入自由竞争、适者生存的现代意识,成为近代中国倡导科学民主的重要思想之源。四是保卫和经略台湾方面。船政学子大智大勇,功在千秋。1874年,早已觊觎台湾的日本派出舰队大举侵台,由福建船政精英组建的“福建水师”不仅在船政大臣沈葆桢率领下赴台强势威慑并驱走日军,而且在驻屯期间推行“开山抚番、解禁召垦”新政,为清朝大力开发和治理宝岛台湾奠定坚实基础。以上四点重要价值与当今现实联系最为紧密,也最可以资镜鉴。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船政学堂》的摄制与播出,必将在海峡两岸及海外引起强烈的反响。 《船政学堂》定位于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精品,大量挖掘船政学堂办学及其后世影响的珍贵史料和相关重点人物的真实故事,包括赴国外、台湾地区拍摄获取首次披露的大量鲜为人知的珍贵史料,以及英、法、美、日、德等国学者的有关历史评价、首次披露的国外博物馆珍藏的相关文物等,它是一部福建船政学堂的全新历史影像志。这部作品将告诉人们,中国梦的实现方式,从一开始就是与思想解放、与改革发展、与世界各民族间的和平、合作、交流分不开。而且,这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更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砥砺进取才能不断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